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报告
(一)研究工作和成果水平
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针对广西及边境地区动物疫情形势,主要开展动物疫病病原生态学研究、分子致病机理与免疫机制研究和快速诊断技术与疫苗研发。
2022年重点实验室申报科技项目9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亚合基金项目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1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广西科技基地与人才与基地项目1项,揭榜挂帅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其他各级项目45项。获各级科技项目立项20项,获科技经费资助649.5万元,其中农业农村部亚合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6项,市县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3项,自主项目1项,开放课题3项。
完成项目结题10项,进行成果登记18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其中“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21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规模猪场无抗同步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与示范” 获2021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1年度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养殖业提质增收贡献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66篇,其中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中文核心期刊26篇(其中T2期刊发表论文6篇,T3期刊发表论文8篇),其他国内期刊13篇。申请专利28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7件,获专利授权16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件。建立快速检测技术17项、诊断试剂盒5项,完成病原体基因测序231株,其中全基因组测序24株。
(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队伍建设
1、重点实验室主任谢芝勋二级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联合广西大学以及广西畜牧业的龙头企业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市良凤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鸿光农牧有限公司、广西冨凤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示范应用,示范养殖猪331.398万头;种鸡979.46万套,肉鸡10010.84万只;肉牛2016头,奶牛992头,羊11251头。示范基地猪只死淘率平均下降25.02%,示范基地家禽死淘率下降21.22-25%,示范基地牛羊疫病发病率下降肉牛为22.08%,奶牛为23.14%,羊为31.9%。示范基地年新增产值超过8亿元。
2、重点实验室与广西农垦畜牧集团金光有限公司、广西一遍天原种猪有限责任公司等8个养猪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座谈和现场培训指导等方式,围绕非洲猪瘟防控、常见猪疫病发病及防治措施、产业转型升级等进行深入交流。指导生猪高效养殖;帮助企业和养殖户充分认识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及时查找防控短板,有效堵塞防控漏洞,切实完善生物安全条件,不断提高养殖企业生物安全水平。
3、重点实验室与广西五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敖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从虾塘建设、龙虾苗种选择、疾病防治、养殖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增强了企业和养殖户对小龙虾主要细菌性疫病的认知和相关疫病的防控意识。积极推广生态稻虾共养技术,助推广西稻虾生态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农持续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4、重点实验室与广西桂柳牧业集团、武宣康顺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等水禽规模企业开展合作,指导进行第七代的三系杂交配套及品种改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正在进行国家新品种的审定申请。同时通过与这些企业联合申报课题、交流和指导国内水禽发展趋势、品种选育、生态养殖和疾病防治等方式,加强技术研发,增强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5、重点实验室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与广西扶绥广羊农牧有限公司、广西农垦金光乳业有限公司等8家牛羊养殖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项目成果转化和示范基地,重点实验室负责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对企业示范应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提供相关疫病防控技术指导与培训,完成必要的疫病监测,共同配合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 人才培养
2022年重点实验室以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广西八桂学者为核心,从科研场地、科研条件、人员和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为专家组建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并且安排实验室和购入大型仪器用于保障专家团队开展研究。2022年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有15人获得晋升,其中晋升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6名。与广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3名,为广西大学培养硕士研究生37名(其中毕业5名)。2022年,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41人,流动人员15人,其中学术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广西八桂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5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留学回国人员14人。目前,固定人员团队平均年龄40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7人(其中正高职称16人),博士7人,硕士26人。
(四)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受国内外新冠疫情的影响,2022年重点实验室采取远程视频会议的形式,与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Mazhar I. Khan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吕化广教授、伊利诺伊大学王乐义教授、越南北江农林大学等多名国外专家及机构进行交流,共同开展科技合作。11月7-18日,重点实验室承办了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 “2022中国—澜湄跨境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培训班采取远程会议的形式,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六个国家36名学员参加培训。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34人次参加国内学术性会议。
重点实验室坚持“资源整合,开放与共享”的原则,2022年共有5台大型仪器在网对社会开放共享,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促进了科研人员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重点实验室这一科研平台充分的、多渠道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通过重点实验室网站(gxklvb.gxvet.com)及时发布重点实验室工作动态、科研成果与年度报告等信息,网站全年发布实验室新闻稿件75篇。重点实验室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三十一届广西科技活动周期间,围绕活动周主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和平台等资源优势,,组织人员筹备了食源性细菌的种类、危害和检测、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动物口服疫苗等多个开放主题,面向社会开放优质科技资源。
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通过派出畜牧产业先锋队和生猪创新团队进行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科普进基层等形式,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指导、促进、带动自治区内同领域、学科的研究机构和养殖企业共同成长。派出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248人次,参加贫困村定点帮扶,举办技术培训,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向为基层养殖户推广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全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4期,培训技术人员716人次。
2022年,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重点实验室主任谢芝勋研究员通过召开学术委员会视频会议,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院士汇报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陈焕春院士对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实验室管理部门定期向学术委员会成员汇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征求各位委员对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意见和建议。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3项, 历年各延续开放课题研究工作均按计划进行。
重点实验室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桂科政字〔2021〕52号),结合2022年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核查工作的情况,重新修订实施了《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和经费使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充分调动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积极性。